1、报告题目: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与安全:挑战与对策
报告摘要:
数据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,并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。DT时代数据从传统共享演化为要素流通,重点关注数据权属确定、权益转移、使用控制、争议仲裁等。当前,数据要素流通与安全亟需体系化解决方案,本报告介绍了数据共享与数据流通的本质差异、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与安全研究范畴、数据要素准则,着重剖析了数据确权、延伸使用控制、数据出域安全计算、安全交付、低开销监测等概念及学术内涵,并阐述了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与安全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。
报告嘉宾:李凤华
2、报告题目:深度伪造取证
报告摘要:
AI大模型一方面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,另一方面也助推了AI犯罪的滋生和泛滥。犯罪分子可以利用AI技术生成逼真的人脸图像和视频,进而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。那么如何进行深度伪造取证就是数字时代面临的新挑战。本次报告首先介绍国内外数字取证技术发展现状,然后分析当前数字取证研究存在的挑战难题,最后介绍我们在数字取证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。
报告嘉宾:付章杰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,“数字取证”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,工信部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主任,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,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安全、深度伪造取证和区块链安全等。近年来主持国家信息安全专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,发表论文100余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。相关成果服务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行业,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,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。
3、报告题目:可仲裁的数据要素确权技术
报告摘要:
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已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。国家不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、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,着力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与价值释放,具备安全保障能力的数据要素流通已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。本报告围绕解决数据要素流通过程中的侵权行为隐蔽、权属判定困难、攸关方权益争议等问题,研究目标数据的画像精准刻画、权属知识图谱自动化生成、申请方参与界定权利保护内容、侵权行为智能判定等机制,实现可信度高、抗毁性好、普适性强的数据容毁可仲裁确权。
报告嘉宾:邱卫东,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上海交通大学网路空间安全学院教授。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数据与隐私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ACM SIGSAC CHINA技术委员会委员、电子学会高级会员,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”、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,荣获中央网信办全国网络安全优秀教师。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,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、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,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上海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