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转发】【AI赋能大讲堂】第五课: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与安全技术报告会

发布时间:2025-06-28浏览次数:93

主讲人:李凤华、付章杰、邱卫东
讲座时间:2025-07-01 09:30:00
讲座地点:杨浦校区行政中心9楼六号会议室
主办单位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
主讲人简介:李凤华,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、技术副总师、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,灾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,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”学者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,中央网信办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专家组成员,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WG5工作组副组长,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某安全防护系统总体总师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十三五”和“十四五”项目负责人、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专家、NSFC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等;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、大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通信学会理事、期刊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、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等;《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》执行主编,《WWW》《CJE》《电子学报》《通信学报》《电子与信息学报》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》编委等。主要从事网络与系统安全、隐私计算、数据安全等方面研究,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隐私计算的概念、定义和学术内涵,并开创了隐私计算理论研究,在IEEE TIFS、TMC、INFOCOM等国内外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、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,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、行业和团体标准多项,获2018年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、200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“十佳青年”等。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(或技术发明)一等奖5项。
讲座内容:

1、报告题目: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与安全:挑战与对策

报告摘要

数据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,并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。DT时代数据从传统共享演化为要素流通,重点关注数据权属确定、权益转移、使用控制、争议仲裁等。当前,数据要素流通与安全亟需体系化解决方案,本报告介绍了数据共享与数据流通的本质差异、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与安全研究范畴、数据要素准则,着重剖析了数据确权、延伸使用控制、数据出域安全计算、安全交付、低开销监测等概念及学术内涵,并阐述了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与安全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。

报告嘉宾:李凤华


  

2、报告题目:深度伪造取证

报告摘要:

AI大模型一方面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,另一方面也助推了AI犯罪的滋生和泛滥。犯罪分子可以利用AI技术生成逼真的人脸图像和视频,进而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。那么如何进行深度伪造取证就是数字时代面临的新挑战。本次报告首先介绍国内外数字取证技术发展现状,然后分析当前数字取证研究存在的挑战难题,最后介绍我们在数字取证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。

报告嘉宾:付章杰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,“数字取证”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,工信部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主任,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,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安全、深度伪造取证和区块链安全等。近年来主持国家信息安全专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,发表论文100余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。相关成果服务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行业,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,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。


3、报告题目:可仲裁的数据要素确权技术

报告摘要:

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已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。国家不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、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,着力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与价值释放,具备安全保障能力的数据要素流通已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。本报告围绕解决数据要素流通过程中的侵权行为隐蔽、权属判定困难、攸关方权益争议等问题,研究目标数据的画像精准刻画、权属知识图谱自动化生成、申请方参与界定权利保护内容、侵权行为智能判定等机制,实现可信度高、抗毁性好、普适性强的数据容毁可仲裁确权。

  

报告嘉宾:邱卫东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上海交通大学网路空间安全学院教授。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数据与隐私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ACM SIGSAC CHINA技术委员会委员、电子学会高级会员,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”、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,荣获中央网信办全国网络安全优秀教师。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,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、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,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上海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


版权所有 © 1929cc威尼斯 1929cc威尼斯